生技醫療應用

吃B群會讓你變胖嗎?3大真相破除常見錯誤認知,科學證據詳解

你是否也常聽說吃B群會長胖?許多人在日常養生中加入綜合維生素或單一B群補充劑,希望提升體力、改善疲勞感,卻時常聽到「吃了會發福」「卡路里都來自維他命」等說法。市場上各式各樣的保健食品廣告,常以「高效能量代謝」「全天然」等詞彙吸引目光,彷彿吃下一顆就能催動全身機能,但身邊朋友卻有人補充一陣子後悄悄發現腰圍增加,立刻聯想到B群「發胖」的傳聞。面對這樣的疑問,我們真的吃B群就要擔心多長三吋腰圍?或是背後隱藏其他生活習慣因素?本文將從真實場景出發,帶你拆解「B群與體重增加」的來源,釐清核心原理。

從同事小美的經驗談起,她每天下班後運動少喝甜飲,只吃保健食品補充營養,也沒有改變飲食習慣,卻在補充B群兩個月後意外發現褲子緊了些,甚至忍不住在公司群組分享:「好像真的發胖了?」其他同事也點頭附和,覺得吃B群後食慾好像更旺盛、容易想吃甜點,於是「B群=長胖」的刻板印象便在人際間口耳相傳。

然而,這當中究竟是維他命的問題?還是生活作息、運動量或飲食攝取改變所致?從科普角度來看,有些時候我們太容易以「單一原因解釋整體變化」,卻忽略了飲食悠遊座標裡的各種互動。就讓我們先把市面上的廣告語暫時放一邊,從科學根源出發,探究B群(維生素B complex)是否真能「卡路里轉換器」般催動脂肪堆積,還是只是被誤解的能量代謝小幫手?

用科學來說清楚

B群其實是一組水溶性維生素,包括維生素B1(thiamine)、維生素B2(riboflavin)、菸鹼酸(niacin)、維生素B6(pyridoxine)、葉酸(folate)、維生素B12(cobalamin)、泛酸(pantothenic acid)和生物素(biotin)。它們在能量代謝中扮演「輔酶」(coenzyme)的角色,協助身體將碳水化合物、脂肪和蛋白質分解為ATP(adenosine triphosphate),為細胞提供即時能量。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(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, NIH)「B群維生素攝取事實表」(Dietary Supplement Fact Sheet: Vitamin B-complex)指出,這些維生素並不含有可儲存於脂肪組織的熱量,攝取後若超過當日所需,多餘部分會隨尿液排出體外。

以常見的維生素B6為例,其每日建議攝取量約1.3毫克(成人),主要參與胺基酸代謝與神經傳導物質合成(DOI:10.3390/nu10081110)。即便連續補充十倍劑量,多餘的B6仍會被腎臟過濾排出,而不會直接轉化為脂肪。然而,某些研究也發現,體內酵素活性提升後,可能間接增強食慾,讓人感到胃口大開(期刊:Appetite, 2015;DOI:10.1016/j.appet.2015.05.013)。這才是讓部分使用者誤以為「吃B群長胖」的主因,而非維生素本身的熱量轉換。

延伸思考與選擇建議

了解B群並非直接「發胖主犯」後,我們可以從以下三點思考如何更明智地選擇與使用:
1. 檢視整體生活習慣:若補充B群後發現體重微幅上升,先回顧近期飲食(含熱量、甜點、外食比例)及運動量是否改變。食慾增加並非罪魁,可能是因為代謝變快,需要更多熱量來源。
2. 遵循建議劑量與時機:選擇經SGS或USP等第三方認證的B群補充劑,並依照國人膳食參考攝取量(DRIs)或醫師、營養師建議使用。通常餐後配水服用,能更好吸收且降低胃部不適風險。
3. 均衡飲食為基礎:B群在全榖根莖類(糙米、燕麥)、瘦肉、蛋、奶製品、深綠色蔬菜和豆類中均有來源。若平日飲食已多樣化,或許並不需要額外高劑量補充,只要透過飲食即可滿足需求。

最後,B群並非瘦身或增重的絕對關鍵,任何保健品都無法取代良好的飲食與運動習慣。你在補充B群時,有沒有留意食慾、飲食與運動量的變化?又是否選擇了合適的品牌與劑量?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心得與疑問,一起從科學出發,建立更理性的養生觀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