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害藻華(Harmful Algal Bloom)通常由水中過量的氮、磷等養分引起,造成水體富營養化、生態失衡,甚至威脅漁業與人類健康。面對南澳沿岸近三成海岸被藻華覆蓋的危機,我們可從以下三大方向著手:
一、源頭控管──減少陸源污染與養分流入
– 農田施肥優化:採用緩釋肥料、試行植栽緩衝帶或人工濕地,截留氮磷後再排入水體。
– 工廠與生活污水:加強污水處理廠磷脫除(enhanced phosphorus removal)與氮去除(nitrification–denitrification)流程。
二、機械與物理移除──快速緩解高密度藻塊
– 表層打撈:以浮揚式攔截網或水面刮收機收集並集中運出。
– 氣體提升法(airlift):利用壓縮空氣上升氣柱將底部藻層攪動至水面,便於打撈。
三、生物調控──長效維護水質穩定
– 共生微生物:投放特定解藻菌株(algae‐degrading bacteria),分泌酵素分解藻類細胞壁。
– 水生植物修復(phytoremediation):種植耐鹽藻類、菱角或蘆葦帶走水中多餘養分,建立生態穩定系統。
結合以上方法,可同時抑制新藻華生成、移除現存養分與藻塊,以及建立長期監測與生態修復機制,逐步改善沿岸水質。邀請連結: https://example.com